芝加哥路普區的劃分,以南密西根大道(S. Michigan Ave.)、格蘭特公園(Grant Park)為中心的話,東邊是密西根湖及公園區,提供民眾一個運動休憩的好地方;西邊則是行政金融區,是許多市民日常上班工作的地方。在這個金融行政區,可以看到幾棟19世紀中葉時建造的工商大樓,這是由於1871年芝加哥大火後,西區是鮮少沒有被烈火波及的區域,也因此成為芝加哥城浴火重生的起點,若想透過美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建築去感受當時市民生活的環境,來芝加哥旅遊別忘了安排半天的時間來這裡走一走,在這裡從地面欣賞完建築後,還可以去附近的威利斯大樓(Willis Tower),從芝加哥的最高點俯瞰整個芝加哥城。
芝加哥市區西邊的行政金融區,高樓聚集的更密集,話說我不喜歡天冷時來這兒,因為高樓太多導致這裡風很大,然後太陽似乎也不容易照射至每個角落,所以要是冬天從東邊走入這一區,我就被風吹得直打哆嗦,甚至有時風太大,要跨出一步都很困難,這時就覺得在這裡上班的芝加哥市民還真是辛苦。

雖然如此,這裡有幾棟建築物還是不能錯過,除了前面介紹過的芝加哥美國聯邦政府中心(Chicago Federal Center)及藝術品佛朗明哥(Flamingo),還有知識份子咖啡館(Intelligentsia Coffeebar)所在的莫內德諾克大樓(Monadnock Building),這一篇介紹的鳥屋–路克利大樓(Rookery Building)是芝加哥最古老的摩天大樓,喜歡建築藝術的人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呀。
我從南密西根大道往西走,沿著Adam Street直走,經過一棟棟暗灰色的大樓,快到與LaSalle Street交界口時,很難不被旁邊紅棕色的巨大羅馬式磚牆所吸引,抬頭看一下插在大樓上的旗子,上面寫著Rookery Building。

為什麼這棟大樓有個綽號叫”鳥屋”呢? 1871年芝加哥大火後這裡曾經是臨時的市政廳,不但是政府官員在這裡辦公,就連找不到窩的鴿子、烏鴉也選擇在這棟大樓棲息,也因此被居民戲稱為Rookery(鳥類棲息地)。


我從位在LaSalle Street上的大門進入,白色的大理石梁柱與馬賽克地磚,金碧輝煌的電梯,顯現出這棟大樓貴氣穩重的不凡身份。我想這棟大樓在19世紀末當時,其具有的身份與價值,應該跟我們的台北101差不多。


我穿過金碧輝煌的電梯前面的走廊,突然覺得眼前一亮,整個大樓中庭的天花板是挑高的天井式設計,這種可以讓商業大樓擁有明亮採光的設計,在1880年代晚期到1910年的芝加哥非常流行,因為可以提高承租者的興趣,若再加上有美麗的室內裝潢,那大樓的市場價值肯定不菲。
白色的大理石階梯橫亙在中庭,顯得高貴又氣派,只是今天不曉得是甚麼原因不開放讓參觀民眾踏上階梯,有點可惜。


鳥屋於1888年落成,它的建築價值在於結合當時新舊建築的技巧:既有古老的羅馬式石牆外表,又採用了新型態的鋼骨結構。設計知名的落水山莊(Fallingwater)的建築大師萊特(Frank Lloyd Wright),在1905年受聘整修鳥屋,潔淨明亮寬敞的中庭,在階梯扶手護欄上有著細緻的小雛菊雕花,金色繁複的花紋繪於白色大理石上,金白兩色交替,寬廣中有細膩的風格讓人喜愛不已。


鳥屋中庭的一樓和二樓有許多小商店,洋溢著一種復古風格。



美麗的鳥屋只有在上班時間開放,所以之前我周末來就撲了空,想進來參觀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時間。另外這裡有提供導覽,可上網購票報名。
走出鳥屋來到LaSalle Street上,在這條街南邊的盡頭,一定會看到高大的、位在路衝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樓(Chicago Board of Trade Building),是全世界期貨交易的重要基地。

LaSalle Street 芝加哥期貨大樓這附近可是電影蝙蝠俠的拍攝場景,就連我沒認真看過蝙蝠俠,也對期貨大樓就是蝙蝠俠裡韋恩(Wayne)集團的企業總部有印象。來到看過的電影場景中,總是會令人覺得興奮及有趣。


位在路普區(The Loop)的鳥屋雖然不是一個大景點,但其內部裝潢設計很值得一看,雖然我不懂建築,但我喜歡它內部的明亮採光中庭以及細緻的雕花裝飾,同時被保存良好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建築風格,讓我走進去就彷彿來到那個時代;走出戶外來到芝加哥期貨交易所,這棟屬於後現代的建築風格,並且是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場景,又讓我以為來到另一個時空,這就是在芝加哥可以體驗到的美國大眾文化。
[…] Federal Center)與火紅色的佛朗明哥(Flamingo)藝術品拍照。之後再前往路克利大樓(Rookery Building) 、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樓(Chicago Board of Trade Building)欣賞這些具有歷史的建築。對了,路克利大樓(Rookery […]